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古今故事 » 正文

毛主席和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7-04  浏览次数:1494

1975年国庆节刚过,毛主席收到了一封华罗庚写来的倾吐积愫的长信。82岁高龄的毛主席听秘书念完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颤抖的手写下了简短的25字批示,派专人立刻给华罗庚送去。

拿到毛主席的批示后,华罗庚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毛主席没有忘记我啊!”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身在美国的华罗庚立刻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祖国的怀抱。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华罗庚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数学大师,在美国拥有舒适的小洋房,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


 

 回国之后,华罗庚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肩负起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很快,在华罗庚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建立起多个研究室,为新中国数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2年政协会议召开前一天,中南海举办文艺演出招待与会代表。华罗庚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些时间,当他匆匆走进怀仁堂的时候,演出已经开始了。黑暗中,华罗庚正随着服务员摸索座位时,一个亲切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

 “华罗庚,到这里来坐!”

 华罗庚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隐约看到有个人正在冲他招手。当他走过去的时候,发现确实有个居中的空座位。华罗庚坐下后,正要向打招呼的人道谢,定睛一看立刻愣住了,原来打招呼的人是毛主席。

“华先生,你好啊!”毛主席微笑着主动与华罗庚打招呼。华罗庚愣了片刻,赶忙向毛主席问好,并简单解释了自己迟到的原因。

 

 谈话间,华罗庚不知不觉因为紧张,呼吸有些急促起来。毛主席似乎察觉到了这一情况,一边看戏一边和华罗庚闲聊起来。在轻松的闲谈中,华罗庚逐渐平静下来,毛主席的平易近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新中国需要大批科学人才时,毛主席拍着华罗庚的肩膀,充满希望地嘱咐道:“你也是苦出身嘛,希望你能为新中国多培养些好学生。”

 “我一定努力,一定努力。”华罗庚连连点头,将毛主席的嘱托牢牢记在心中。

 在华罗庚的努力下,一批出类拔萃的数学家被发现,同时华罗庚还为中学生编写数学辅导书,并积极开展数学竞赛,激发青少年从小对科学的热爱。

 

 在回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华罗庚和许多其他从旧社会走来的科学工作者一样,习惯于灌注式教学和经院式科研,喜好钻研一些别人不懂的玄妙,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方式,让华罗庚感觉和新中国的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因此思想上非常苦闷。正在彷徨之际,华罗庚读了毛主席的《七律 · 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诗,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剖析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华罗庚决定抛开课本和教室,开创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他给毛主席写信述说了自己的想法,毛主席为华罗庚的诚心和决心所感动,对他的想法予以鼓励和支持。

 自此,华罗庚深入到基层,诸如工厂、矿山,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各种资料,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在1964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著书解释了深奥的数学原理,迈出了在与工农结合道路上第一步。

 

 随后华罗庚再次给毛主席写信,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深入群众的切身体会,并将自己的著作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复信,为华罗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后来这本书再版时,华罗庚特意将作者署名改为“齐念一”,以纪念毛主席在“七月二十一日”给他回信,欢迎他为人民服务。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华罗庚继续深入数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为了加强这些研究在实际中的运用,华罗庚跑遍了全国20多个地区,大力推广自己的研究,证明这些研究在工农业生产上确实能够提高效率。

 因此,华罗庚也成为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7年的劳动节,华罗庚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见到他后非常高兴,拉着他的手询问生活和工作情况,还兴冲冲地向其他同志介绍华罗庚。毛主席巨大的信任和关怀,让华罗庚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努力。

 

 虽然华罗庚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未能幸免被卷入那场政治风暴。在危难之际,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周总理亲自出面,明确指示华罗庚不能去江西,要以人大常委的身份留在北京,继续搞数学研究。

幸免于难的华罗庚从内心感激党和毛主席,因此更加勤奋地工作。但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华罗庚在研究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19758月,正在哈尔滨推广研究的华罗庚,因过度劳累引发心脏病被送进了医院。消息传到北京后,身处病中的周总理当即将自己的医生派去哈尔滨,经过抢救,华罗庚整整昏迷了6个星期才醒来。

 在得知自己昏迷期间发生的事情后,华罗庚哽咽了。他请医务人员转告中央,毛主席交给他的事情还没办好,他就病倒了,他对不起党和毛主席的期望。

 望着纵然泪下的华罗庚,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病情稍有好转之后,华罗庚想到自己过去走过的路,思绪万千。在国庆节当天,华罗庚在病床上给毛主席写信,回忆了自己过去十多年的日子,并向毛主席请愿,自己要继续到全国考察推广,继续将自己的这条新路延续下去:

 “如能用您的光辉思想使我走出一条新路,我死于北京与死于沟壑又有什么不同!”

毛主席听秘书念完这封信后沉默良久,颤抖着亲手写下批示:“意思很好,大病初愈,宜多休养一时期,待全好后再去,较为适宜。”

 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华罗庚悲痛欲绝,发誓“继续努力,一息尚存,战斗不止”。在毛主席去世的9年时间中,华罗庚一直在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息地战斗。

 

 1982年,华罗庚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1985年,华罗庚在作学术报告时,倒在了讲台上,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卑贱者最聪明。华罗庚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这是毛主席对华罗庚的一段简短的评价,道出了华罗庚艰辛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是对华罗庚极大的肯定。

 在应当受教育的年代,一个“穷”字剥夺了华罗庚的梦想。虽然华罗庚只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文凭,但却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甚至到了晚年,华罗庚仍手不释卷,离世前还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以其勤奋刻苦和杰出的学术成就赢得了毛主席的嘉许,并赢得了广泛尊敬。他的学术生涯辉煌,一生发表约200篇论文和10本专著,其中8本作品更被翻译并在海外发行,彰显了其在数学领域的卓越造诣。他对三角函数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华氏定理",在国际数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令中国科学界自豪,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毛主席与华罗庚的交往是华罗庚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这段珍贵经历定能在他的历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华罗庚的辉煌成就和与毛主席的交往,不仅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卓越才华和国家的科学实力。他的奋斗和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纪念。作为一代数学泰斗,他的影响将激励着未来的科学家继续探索、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