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章本天成,饮酒自得之”——诗与酒的内在联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6  浏览次数:585

酒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诗是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产生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和情感表达。中国文学史一开始,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都歌咏酒,《诗经》里约有三十篇提到了酒,占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小雅》中最多,如《节南山》。屈原的辞赋中已经出现了椒酒、桂酒等名目,虽然他没有描写过自己喝酒,而且在《渔父》篇中还说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似乎不是饮酒之人,但正因为为此,他还在诗歌中描写酒,更进一步证明酒对于诗歌无往而不在,想逃也逃不掉,尽管酒对诗的创作并非有必然的决定作用,但通过诗人的作用,酒与诗就有了内在的联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爱情与死亡,被西方文学理论称为文学的两大永恒主题。但在中国,高踞于这两个永恒主题之上的应该是酒,中国古今作家在作品中不涉及酒的,只有极少的例外。酒对诗歌的创作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酒能使大脑兴奋,使诗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调动起经验的记忆和平时层积在头脑中而不大能意识到的大量信息,并使各种信息得到组合,催化出奇思异想。苏轼的《和陶渊明

李白的许多诗作,如《清平调》三首、《将进酒》,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在饮酒后一挥而就的。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也是在酒宴上即席吟出。初唐时有一个文人胡楚宾则更甚,他文思敏捷,但必须喝到半醉才能动笔,每次作诗文,都是边喝边写。沉醉中的诗人,信息活动频繁,思想无所顾忌,暂时忘却了尘世中的一切,情感自由挥洒,意识流畅而朦胧,形成一种“真空”状态。在朦胧的意识中,一切事物按诗人天然的规律进行,创作意识源源不断,随“心”所欲,因此,创作能量极大丰富,从而催化出诗歌篇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